远方雕塑景观艺术有限公司官网-雕塑设计、报价、制作、安装
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

雕塑时事新闻

中国雕塑历史作品鉴赏

1.兵马俑 
    公元前221年的中国,秦始皇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汉陶俑是那个时期雕塑的主流。商周时期帝王贵族死后有用活人、活马殉葬的习俗,后来不再用活人、活马殉葬,改用陶土烧制的人、马、器物或各种材料制咸的雕塑品来代替,称作俑。
    秦始皇凭借当时秦的强大国力,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秦始皇陵的整个修建过程历时38年,耗费难以数计的人力、物力。秦始皇笃信鬼神,希望死后将生前的一切带入地下。他让人将他心爱的部队制成兵马俑,埋入地下陵墓的东侧,既显示他生前浩荡的武功,又有防止六国卷土重来之意。
不难看到,秦始皇陵出土的陶制兵马俑军阵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而且刻画精微细致。据测量,武士俑均高约1.8米,马俑均高约1.5米,全长约2米,同真人、真马几乎等高。据统计,兵马俑共有近8000个,如此高大身材、数量众多的兵马俑以战斗中军阵的形式排列在一起,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
    兵马俑的创作者,力求完全再现秦国军队的风采,在衣冠细节上尽量模拟真人、真马。兵马俑数量众多,如果形貌相同,势必会显得单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工匠对每个兵马俑的身体动态、衣服装束、面貌表情、眉目、胡须、发式、头冠等都分别进行刻画,使之个个都不相同。兵马俑的头部和身体是分开的,头部通常是先雕塑出大体轮廓,再由工匠根据真人的形象逐一精心捏塑而成。兵俑的面形轮廓有窄、宽、方、圆、长方多种;发式或挽髻或戴冠;眼眉分粗、细,长、短,平、弯、斜竖、山峰多种;胡须或上翘或下撇,或八字短须或满鬓络腮;嘴张有抿。兵俑的性格特征也得到了鲜明毕现地刻画,有的刚毅勇猛,有的威武雄壮,有的意气勃发,有的机智干练,而且性格特征的刻画也注意同人物的身份相符,如指挥官的冷峻多谋,普通士兵的刚烈纯朴等等。现在可以见到的兵马俑多为烧陶本色,而原来都是根据真实的军装进行过彩绘,色彩鲜艳夺目、庄重大方,只是由于年代久远、色彩剥落才呈现今天所见的样子。
2.《马踏匈奴》与《马踏飞燕》 
    汉代较大规模的雕塑活动大多是在汉武帝后进行的。我们熟知的大型雕塑霍去病基石刻群是西汉雕塑的代表作。霍去病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将领,曾6次出奉命出击匈奴,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霍去病陵墓在陕西兴平县汉武帝茂陵东北,该墓纪念石刻为高1.68米的石刻《马踏匈奴》雕像为中心。雕像表现的是一匹气势轩昂、矫健雄壮的战马,仇恨又悲壮的铁蹄踏在一个仰面朝天、面目凶悍、手拿弓箭、仍要垂死挣扎的匈奴首领身上。雕塑有力地展示,尽管这个匈奴人在垂死挣扎,但怎么也无法逃脱战马泰山般的重压。这匹战马象征了霍去病英勇善战、挫败顽敌、屡建奇功的伟绩。
我们看到,散布在坟墓周围的还有立马、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石鱼等14件群雕。这些雕刻形象朴拙有力,可以看出,创作时雕刻家根据石头的形状做了最俭省的加工,以保持石头原有的基本形态,同时又十分注意使动物形象传神。所以这些雕塑非常富于整体感和重量感,既保持了岩石原有的气势,又呼唤出了沉睡在岩石中的百兽的勃勃生命力。
    中国古代马的地位非常高,它们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且在战争中也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因此古代雕塑家喜欢塑造神骏的马。汉人对马很有研究,当时马的雕塑也非常有特色。
    著名雕塑《马踏飞燕》是一件青铜雕塑。它表现了一匹骏马凌空腾越,马的一只后蹄落在一只正在飞行的燕子背上。观赏这件雕塑会令人惊奇于马飞驰的速度如此迅疾,竟将燕子远远地抛在后面。这件雕塑中奔马的体态非常写实,但整个雕塑的构思又是极富想像力,不愧为一件将自然之形和心灵之意完美地结合在一身的艺术佳作。
3.云岗大佛(世界艺术史雕塑卷P65-66) 
    云冈石窟代表了北魏前期石雕艺术的风格,也是这个时期开凿的最为重要的石窟群之一。这组石窟群共有21窟,被从南向北编号。其中第六窟最为突出。该石窟是在山壁上凿出的大山洞,第六窟洞室面积很大,是边长13米的方形,洞高15米,洞室的中心有一根大支柱,被凿成舍利塔形状(舍利塔是传说中的佛去世后盛放他遗骨的地方),塔分两层,下层的四面各雕出一个较大的佛龛;上层塔身逐渐缩小,塔身的四面各雕出三尊佛、菩萨。在上下两层塔之间四角各雕有一只长鼻大象,象背上又各雕出九层出檐的小舍利塔。第六窟的后壁是雕刻着佛(释迦牟尼)的巨大神龛,其他三壁是从上至下三层密密排列的佛龛雕刻和一些佛传故事的浮雕。所谓佛传故事就是在佛修行得道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例如《降魔故事》讲的是释迦佛在修行得道前,魔王波旬曾对他施以种种诱惑,并带魔兵前来威胁,但释迦不为所动,结果邪魔失败,释迦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
    舍利塔和窟壁上的佛龛都雕着供养人、金翅鸟、菩提树等形象和繁密的花纹装饰,加上整个窟顶是天花浮雕,使整个佛窟显得琳琅满目、灿烂缤纷、令人眩目,形成一种富丽华美而又神秘的天国气氛,蔚为奇观。
    这一时期佛像威严庄重而冷漠,神与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遥远距离。佛的形象是一个具有超自然的无限法抗拒的神,富有崇高感与神秘感。
4.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造像和装饰雕刻是北朝后期石窟雕刻最杰出的作品。宾阳中洞是一个马蹄形的石窟,窟高9.3米,深和宽均为11米。石窟的后部是高8.4米的坐佛及胁侍。两壁各雕刻有三尊立佛,佛与菩萨的身后雕刻着华丽的火焰背光。窟顶有光华灿烂的天花装饰雕刻,满是莲花、伎乐、飞天和云朵,与庄重严整的佛像相辉映,令进洞的观者深感佛法的神秘与宏大。
    追溯中国古代雕刻,不难看到,北魏后期的佛教造像在审美上的主要特征为追求古朴风雅的神韵。北魏前期的佛像突出了神的超自然的无边魔力,强调神的崇高、神秘与至上。
    北魏后期以江南士大夫的审美标准塑造的佛像,虽然仍脱超凡俗,但是这种超凡脱俗,是在佛像身上集中了士大夫理想中的“言为世行”,“行为世范”的风仪态度来达到的,这种风度的外在表现为某种病态的瘦削身躯以及不可言说的深意微笑,洞悉哲理的智慧神情,摆脱世俗的潇洒风度。这些都是魏晋以来士大夫阶级所追求向往的美的最高标准和主张。
5.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处于中原同中亚、西亚及印度地区的交通要冲,甘肃敦煌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必经之地。北魏时期的泥塑佛像是莫高窟发现的最早佛教造像之一。第259窟中的彩塑佛坐像[图491是最受推崇的一尊北魏后期的造像。它身穿印度式的袈裟,面容柔和慈祥,富于人情色彩而又不失庄重。
    甘肃炳灵寺石窟始建于5世纪初,开凿于黄河北岸陡峭的悬崖上,这里的佛像为红砂岩石刻,两肩齐挺,身宽背厚,着通肩大衣,表情肃穆,造型古朴,为健陀罗样式。炳灵寺第80、81、82窟的造像,建于北朝时代,佛像、菩萨和供养人的身体线条劲挺流畅,身形变得活泼优美,面容神气生动,富有神采。
6.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该石窟主要为泥塑佛像,而且数量在千躯以上,因此有“东方最大的泥彩塑艺术陈列馆”之誉。
    麦积山早期造像风格受宗教造像的礼仪和外来影响较大,也主要参照健陀罗样式的佛像,但对其进行了不少的加工和改造,使这些宗教人物形象体躯拉长,并有接近于当地人的形象特征。
    麦积山石窟晚期造像较为突出的代表作是第44窟西魏泥塑佛坐像。该泥塑佛面相雍容优美,表现出一种富有修养的儒雅气质。它的衣纹流畅,衣服层叠稠密,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第60号窟摩崖龛中的两个胁侍菩萨,身躯修长,衣裙飘逸流畅,肌体显得苗条柔软。菩萨的面相是纯真少女的形象,浑身散发出一种优雅真纯的美感。
    麦积山石窟中也有一些石雕像,这些雕刻材料都是从外地运来的,其雕刻技法精湛,刀法娴熟,塑造的佛像典雅秀丽。
7.唐代昭陵六骏 
    唐代帝王贵族的陵墓多因山为陵,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开国之初的唐陵石刻没有定制,石雕的题材和雕刻手法多借鉴南朝陵墓石刻。但其造型手法更加洗炼,形象塑造也更注重写实。从唐高宗的乾陵开始,唐陵前的石雕仪卫行列逐步形成定制。
唐太宗墓前的“昭陵六骏”是为纪念在开国战争中立有战功的6匹战马而制的浮雕,由大画家阎立本绘草图,选名匠用6块高1.7米、长两米左右的石灰岩制成高浮雕。每块浮雕的右上角均有书法家欧阳询书、唐太宗亲自撰写的赞词。
    昭陵六骏浮雕的雕刻技巧娴熟、刀法简洁,马的形体结构准确,肌肉圆润浑厚,反映出雕刻家对于马的身体结构和形态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把握。六骏浮雕中以“飒露紫”(现藏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最引入注目。这件浮雕的情节富于戏剧性,表现了“飒露紫”在战场上被敌人的箭射中,唐太宗的臣子丘行恭上前拔去马身上的箭,在危难之中,战马的头垂下来,贴近丘行恭,表现出了依恋求助之情,体现了战马的富有人性化的艺术处理。
8.唐三彩俑 
    由于中国三彩俑的制作始于初唐,到晚唐其技术已臻成熟和完善,所以人们习称唐三彩俑。我们看到,初唐时期的三彩俑形象较为清秀典雅,仪态万方,而初唐后期三彩俑的形象开始变得圆润丰满,特别是到了盛唐,三彩俑的面颊更加丰满、体现出健康活泼,充满无限的生气活力。此外,唐三彩俑各种类型的形象都表现出自足、自信的时代精神风貌,雍容华贵、圆润饱满是这一时代风格的典型特征。
    唐三彩俑表征体现的色彩是绿色、褐色与黄色的相间相融,浑然成趣。整个色彩格调鲜艳华丽但色彩间的过渡自然、和谐、柔美,色彩间相互渗化又晕染自如,极富中国泼墨写意绘画的韵味。这种明快的色彩在对陶俑生动活泼的精神面貌的塑造中起到了相当明显的作用。
    与国外雕塑创作的不同点是,中国古代的人物雕塑在形与神两方面的表现上多侧重于神的表现。我们看到的大量的唐代陶俑人物,表现的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虽然对真实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删繁就简的提取加工和巧妙夸张,来突出其神韵和性格特点,但在形的刻画上已经达到了较为真实的水平。这是雕塑艺术长期发展的结果,是雕塑家在表现技法上走向成熟的标志。
    俑的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中是惟一直接表现现实人物的类别。唐代俑的雕塑保持了中国艺术注重神韵的特点,同时造型在写实性上达到了高峰。
    陶俑以表现人物的性别、身分不同分为女俑、胡俑(多表现的是唐朝宫廷贵族所雇佣的西域或西亚人)、侍役俑、乐舞俳优俑。骑士仪仗俑、神怪俑、马俑和其他动物俑等。这些不同身分的俑将唐代社会中的各种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而且举态丰盈,形神兼备。
    现藏陕西博物馆的几件胡人俑,表现了高鼻、深目、髯须,具有阿拉伯人外貌特征的人物。其中一件双目炯炯有神,仿佛在惊奇地看着什么有趣的事。他的造型较为真实严谨,而且很富于个性神采。
    陕西郑仁泰墓出土的《三彩乐唱俑》是一组乐舞歌伎的组合,乐女们各执一种乐器,情态自然,两个舞女翩翩起舞,面带稚气,可以看出是被深锁侯门的青春少女。
    考古发现的五代十国的陶俑最重要的作品出自于南唐的帝王陵墓中,这些俑塑代表了晚唐风格和五代艺术风格。陶塑人物的刻画细致,刀法熟练工巧,尤其是人物衣服的表现显得特别柔软轻薄,在这方面五代雕塑家的技巧超过了唐代,这些雕塑作品是我们雕塑公司雕塑家学习和临摹的重要来源,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联系我们

手 机:13451917808 孙经理Ms.

手 机:13913853943 马经理Mr.

电 话:025-52607585

邮 箱:504522521@qq.com

地 址: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工业集中区A

QQ在线咨询
业务咨询
13451917808孙
技术服务
13913853943马